斑节资讯网

【信息化】 100所“智慧校园”!三级教育大数据!邯郸今年这样干

作者:小梅 发布于2024-05-19 02:18:52 阅读468

摘要:4月12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会议分析研判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吹响了启动实施邯郸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号角,“智慧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我们走来。新跨越:蓄势待发1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市级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首先,容量更加强大。市平台出口带宽由2015年的1G提高到现在的4G,存储和内存将分别扩容到160T和1.8T。第二,网络更加安全。增加了

【信息化】 100所“智慧校园”!三级教育大数据!邯郸今年这样干

4月12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会议分析研判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吹响了启动实施邯郸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号角,“智慧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我们走来。

新跨越:蓄势待发

1

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市级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首先,容量更加强大。市平台出口带宽由2015年的1g提高到现在的4g,存储和内存将分别扩容到160t和1.8t。第二,网络更加安全。增加了安全设备,完善了安全管理细则,实施了三级等保测评。第三,视频会议实现了全覆盖。新增加46个视频会议单位,涵盖了市直学校、县(市、区)教育局、省级示范性高中、职高和部分大中专院校、民办学校,通过各县(市、区)可实现视频会议连接到每个学校。第四,网络教研容量扩大。为各县(市、区)和学校提供了统一的免费服务,同时在线终端也由1500个提高到了5000个。第五,功能进一步提升。市级平台新增加了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第六,应用更加丰富。丛台区、复兴区、成安县、广平县在云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平台,满足了当地工作需求。

二是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学校网络得到全覆盖,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了20m以上的专线全覆盖;教学点带宽达到100m,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98.5%;教室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7.15%,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76.72%。通过“五个全覆盖”建设,我市提前完成了国家提出的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同时,多媒体班级达到88.78%,计算机师机比达到1.2:1,生机比达到12:1,建设有校本资源的学校达到34.52%。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识不断增强,都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智慧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推进。比如复兴区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明确了智慧校园创建的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分别在前进小学和岭南小学召开了“智慧校园”建设现场推进会,明确了在3年内全区各学校基本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市职教中心建成了以数字校园平台、云资源管理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并具有大数据分析系统,在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2

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逐步提升

一是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市平台实现了与国家资源的互通,全市师生可直接应用国家平台上的丰富资源。本地资源不断丰富,全市教师上传的教育资源达到了52.3万个;新创建的名师网络学校,已录制上传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972节,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小学名师课程资源库,供全市农村学校教师观看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教师比例达到54%,上传资源达到了186248个。全市641个网络师训室的“每天一小时”培训课程达到了311节,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二是直播课堂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市一中、市二十三中和市实验小学15个直播课堂的基础上,2018年各县(市)区共建成348个直播课堂,实现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的全覆盖。

三是网络教研形成品牌。2018年市级网络教研共开展了200余次,并与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南开中学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打破了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使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老师得到了与优质学校教师共同教研的机会。这一活动入选了“新时代河北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教研平展的在线辅导也全面启动,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课外辅导。

3

师生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一是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首先是获取和应用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普遍具备在互联网环境下搜集和使用教育资源的能力,并且结合自己的需求对资源进行改进,以适应自己的教学活动。其次是平台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县(市、区)和学校以市平台为依托,建设了本县(市、区)、本学校的特色资源库;广大教师在使用平台资源的同时,自身也作为资源的建设者,将自建资源上传至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第三是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不断提升。目前,我市80%的教师基本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备课和教研已逐渐形成常态化,教师在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

二是学生信息素养不断提升。首先是计算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去年我市开展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考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复兴区、磁县、涉县等县(市、区)已经将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纳入常规工作中,提高了学校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并探索适合本区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次是利用网络和终端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步具备了在教师指导下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第三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编程、机器人、3d打印和创客等创新教育课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去年我市举办了“邯郸市首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教育机器人竞赛”,全市共有149支队伍259名队员参加了竞赛,共评出一等奖16个、二等奖69个、三等奖89个、优秀奖14个、优秀组织单位11个;在河北省第四届中小学教育机器人暨创客竞赛、第十九届河北省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市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10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23个。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断增强

一是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更加科学有效。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是课堂模式不断创新。一些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智慧学习环境等的新型教学模式,使以教为主的“满堂灌”向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素养,实现了课堂改革、师生素养的多个提升,也形成了学校的品牌。复兴区前进小学于去年将平板教学引进课堂,利用大数据、云存储、交互设计、侧重“教、学、考、评、研、管和家校互动”的教与学方式已与课堂深度融合,实现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翻转课堂的融合。邯山区阳光实验小学秉承科技改变课堂,技术提升素养的理念,引进了“互动智慧课堂”,课堂上老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将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基础题、重难点题、拓展题,为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习题,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辅导和讲解,实现了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使教学活动更加个性化。

三是高水平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不断涌现。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信息化意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2018年第十六届全国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武安市、丛台区、邯山区和鸡泽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并获得小学组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个;初中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

总之,我市教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入选了教育部2017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了我市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新问题:积极应对

1

重硬件轻软件问题依然存在

近几年,市、县两级财政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从2015年开始累计投入4.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仅市中心平台建设就已投入3500余万元,各县(市、区)共计投入4亿元,每年都在不断增加投入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但是轻软件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对资源的投入不够。各县(市、区)教育局对于软件的认识还不够,每年用于资源的投入还不到总投入的10%,很多学校虽然已建成多媒体教室,但是并没有购置与之相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资源建设水平较低。很多学校购置了数字教育资源,但学科覆盖面不广,有些学科根本没有相应的数字资源;有些资源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与教材配套的情况不理想,实用性较差;资源也不能及时更新,存在逐渐落后的现象;虽然目前老师在市平台上传的资源越来越多,但上传资源还普遍存在质量不够高,利用率也不够高的现象,资源库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三是资源的整合、使用率较低,效果差。学校在购置资源过程中,只注重课程资源,没有配备综合的资源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对所有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使用方便、内容丰富资源体系,师生使用不同的资源需要登录不同的账号,影响了师生的使用积极性,使用效果得不到保证。

2

重配备轻应用现象不容忽视

很多学校在硬件配备之后,各种设备的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一是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教师面对学校的新设备,不知道怎么使用,学校也没有组织相应的培训,比如很多教师还是简单地将电子白板、一体机当作“投影+屏幕”来使用。

二是制度不到位。对于学校的各种设备的使用,缺少相应的制度,没有积极鼓励教师主动接触、主动学习、主动应用,比如我们在全市建设了那么多师训室,有的学校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组织教师广泛参加培训,通过师训提升校长、班主任、教师这3支队伍水平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也没有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达不到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要求。

三是对学生应用重视不够。许多设备没有对学生进行开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有的学校计算机教室没有让学生上机操作过几次,在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就该淘汰了。这些现象,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3

重技能轻融合创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虽然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率不断提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没有上升到在信息化环境革新办学理念的层次上。广大学校还在停留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传统管理和教学方式的层次上,等于是“新瓶装老酒”。教育管理上,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校务的高效管理,特别是普遍缺少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学校事务的宏观掌握能力不足,管理效率低。教学评价上,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形式上,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做到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综合系统的教学评价需进一步提高。怎样使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产生深层次、革命性的融合,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课题。

4

重课堂轻统筹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我们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只是限于课堂的应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学校没有将教育管理、教师备课、教研、辅导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统筹安排,组织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比如直播课堂工作,虽然市一中、市二十三中、市实验小学以及各县(市、区)的直播课堂一直在开展,但远端学校的收看情况还不理想,这既有前端学校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也有远端学校与前端学校的沟通是否到位的问题,通过直播课堂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再比如我们的网络教研,虽然市级教研开展良好,但各县(市、区)自己的区域教研、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研、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研还没有广泛开展,没有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频交流的局面。网络教研与直播课堂也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都反映出我们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方面统筹不到位,缺乏互联互通。

剖析原因:

1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深不透

一是很多学校只是把信息化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情况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真正实现课堂改革,必须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进行改革,使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环节。二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还处于粗放型的管理状态,对校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统筹力度不够,没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

缺少相应的顶层设计

虽然很多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但对信息化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各方面评价等的应用上还是孤立的存在,没能形成综合的、系统的管理平台,没有实现各项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将办学活动的全过程融合起来,影响到实际应用的效果。

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有的学校委托一家公司来做,花钱不少,但没有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效果不明显。智慧校园就是办学者的智慧加上信息化的智能,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解决办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校园。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建成智慧校园。

3

信息化队伍建设不到位

一是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据统计,我市信息技术教师中只有30%为专职教师,多数为兼职教师。二是信息化管理队伍数量不足。我们要求在网络管理人员配置上,各县(市、区)中心校以上学校至少安排1名专兼职网络管理员,4轨以上的学校至少安排1名专职网络管理员,10轨以上学校至少安排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20轨以上的学校至少安排3名专职网络管理员,但大多数学校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三是信息化培训还需加强。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的次数还不够多,有的学校还没有开展过自己的信息化培训,将老师送出去进行培训的次数也少;在培训内容上,存在重技术培训、轻理念和意识培训的问题,不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去年市教育局专门发文要求参加国家培训,有的学校就没有安排。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新征程:奋力前行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2.0对我们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应用的覆盖面要求更广。

从应用的群体上来说,要覆盖到所有的学校、教师和适龄学生,使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可利用的信息化资源,我们开展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就是为了在应用群体上实现全覆盖。从应用的层面上来说,信息化应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全面覆盖到学校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实现信息化在办学活动过程中的全面应用。

2

应用的层次要求更深。

信息技术不仅要与教育教学融合,还要实现创新,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服务创新和师生的应用创新,这就需要我市教育信息化队伍素质和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我们也要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中重新思考办学理念,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的智慧校园建设,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应用,发挥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通过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3

应用的效率要求更高。

目前我们在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存在一定盲目性,只看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局部效果,对全局的掌控能力不足,各项工作没有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进一步提高各项应用的使用效率。

市教育局已连续5年将信息化列入攻坚战之一,因此,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关键,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信息网络安全为保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1

建好大数据平台

2019年,为建设大数据平台,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使用好平台的现有功能

首先,要进行广泛宣传,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了解平台,知道它都有什么功能,可以为自己提供哪些服务。其次,要充分好利用市平台的oa办公、资源中心、直播课堂、名师网络学校、网络教研、“每天一小时”培训、人人通空间等各项功能,运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活动中,提升信息化办学水平。第三,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将平台的优点和不足反馈给市电教馆,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参考。

2.进一步开发平台功能

根据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开发大数据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师生信息化竞赛活动平台、微课制作平台、学生成长档案等功能,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做好县级云平台的应用工作

各县级云平台要逐步完善平台功能,组织本辖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广泛使用平台,积极探索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课堂模式,解决边远地区和教学点开不全课程、开不足课时的问题;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各县(市、区)在平台建设和应用方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4.强力推进人人通空间普及应用

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今年年底之前,要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邯郸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全市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保证人人通平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人通的交互水平、服务效果和应用成效。今年市教育局将评选一批人人通空间普及应用优秀县(市、区)和学校。为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人人通空间专门开通了名师工作室空间,要进一步汇聚市、县两级各学科名师参与到空间建设上来,为促进我市各学科优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牢固树立大数据意识

各学校都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在软硬件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评价体系。如重庆树人景瑞小学在智慧管理上,学校实现了师生考勤、直播教室、资源建设、任务统计、数据统计等全方面管理。实现了管理行为数据化、服务行为数据化、教学行为数据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自动采集师生行为数据。例如,借助可穿戴手环设备,根据对学生运动状态、运动量、心率、热能消耗数据的采集,教师能准确分析出学生的运动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与此同时,平台也会根据学生的综合数据,形成学生睡眠质量统计图、身高体重走势图、健康分析图,并自动推送饮食建议、运动建议、学习建议。在智慧教学上。通过平台,实现所有年级、所有班级的智慧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碎片整理成可观测的数据,搭建起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路径,让学本化教学成为可能。基于教育大数据,学校建立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个性化、选择性、精准的学习空间,能够随时收集学习中的双向反馈数据,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智慧评价上。体现了个性、多元性和融合性,通过聚焦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方面产生的各种数据,通过海量的过程数据,可以精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个性化倾向、思维特征、学习路径和学科素养发展状况,实现对每个个体的及时反馈。通过教师的教学数据、学生的学情数据、家长的关注数据、社会的参考数据,使评价从单一的学校评价向教育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转变。通过线下数据采集与线上汇集传输相融合的评价方式,带来了全新特征的育人评价空间。有效发挥了对学生状态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作用,促进了学生线下的自我管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6.建设大数据平台

2019年我们要建设市、县、校三级教育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平台使用数据、各级管理数据和重点工作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育管理包括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效率评估、科学评价等提供客观可量化的数据支撑;有效改善学校服务,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走向科学化,提高管理和教学效率;根据教师和学生平台使用情况,优化平台应用和资源供给,不断改善平台服务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平台用户活跃度,增强平台使用效果。

2

落实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今年,市教育局印发了《邯郸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今年到少建3所示范校,全市创建100所示范校。今后每个县(市、区)每年还要至少创建3所以上的示范校。到2022年,全市数字校园实现全覆盖,示范校达到400所,为智慧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市教育局将在今年10月份,组织召开一次全市的智慧校园现场会。对此,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

一是要加强领导。要成立专门组织,要坚持一把手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下设专职机构或处室负责推进实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建设完善的硬件环境。师生计算机设备配备要达到师机比1:1,生机比达到10:1,实现班班多媒体;配备满足信息化应用的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建设面向学生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器人、创客教育、数字探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三是要建设良好的软件环境。各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建好自己的教育资源平台,充分考虑到资源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各个层面的应用,形成校本资源,并将市平台、国家平台和人人通空间平台的优质资源整合进来,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要建好学校软件管理平台,对各种应用软件进行有效整合,方便师生使用。同时,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治理校园app乱象,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加强对教育类app的规范管理,建立准入机制。四是要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要落实中小学联网攻坚行动,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带宽,使资源的使用更加流畅;城镇以上各类学校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智慧课堂建设打好基础;同时要完成视频监控联网工作,各县(市、区)要建成县级平台,完成与市级平台的对接。

3

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广大教师要自觉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要制定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信息化设备使用的一系列制度,并对信息化设备的运用情况纳入学校和教师的目标考核中,建档立制、加大督查,促使学校做到科学管理规范化、教师做到常态使用高效化,督促、规范学校和教师的应用。

二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手段的优秀教师,引领和带动全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工作,切实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通过引进智慧教育平台、软件和终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多元评价的新型课堂模式。四是要积极围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课程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将日常的信息化教学贯穿到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发展路径,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4

做好信息化应用培训

首先,要全面培训。今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我们要分层次、分对象开展好对学校校长、教师、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等4支队伍的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提升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提高教师队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师生的信息素养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是硬件的操作能力、软件的应用能力,而信息素养则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意识和社会伦理道德问题。通过培训,要使教师具备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学科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三,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能力的培训。要使每位教师都能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打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第四,要进一步推介优秀教育资源。市电教馆要邀请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企业推介优秀产品,为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与企业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5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与服务工作

电教和信息化工作部门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强大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要落实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从今年的新初一开始,我市将正式启动中考改革,信息技术也将列入中考当中。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要保证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为中考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是积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编程教育。今年要研究出台我市《中小学创新教育发展计划》,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广泛开编程、创客、机器人、3d打印、vr等创新教育,并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是要做好技术服务。要为全市视频会议、oa办公、直播课堂、共享课堂、名师网络学校建设、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在线辅导、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及重大活动的摄录像、直播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6

抓好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关键,也是保障,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一是要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是要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要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网络安全专题培训。利用每年定期开展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三是完善各级网络防护系统。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好网络安全等级测评,提高“主动防御”、“持续检测”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建立教育舆情工作机制,部署教育舆情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舆情预警、预判和应对处置能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健全网络安全威胁通报机制,推进软件检测工作,建立常态化的通用软件检测机制,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能力。

邯郸市教育局

官方唯一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邯郸教育

投稿邮箱:hdjyxmt@163***

告诉我,你“在看”对不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

    相关文章